出色的战时经济规划能力。
以中国的工业规模,一旦全面动员并用于战争的时候,那么他的生产力将会是非常恐怖的,以坦克为例子,目前以及之前中国坦克的生产还只局限在芜湖特种机械公司,而一旦转入战时经济后,国内其他有能力生产的坦克的工厂也会加入这一范围内,福杭汽车、福乐电气、武汉重工等都会加入这一范围内,到时候T15坦克的年产量就不是一千多辆,而是好几万辆了。
这些庞大的产能就需要海量的军事订单来消耗,1941年7月十八号,受到苏德以及俄罗斯进攻苏俄的影响,陈敬云再一次拨付了高额临时军费,通过发行海量的特别国债筹集高达了两百亿华元的军费。
而这两百亿的临时军费几乎相当于原本1941年度的军费总额,也就是说陈敬云直接把1941年度的军费翻了一倍。这笔临时增加到军费分别投入到海陆空三军之中,而陆军所获得的军费比例大大提高。
前后两次军费拨款加起来,已经让中国1941年度的总军费达到了四百亿华元之巨,这个四百亿是什么概念呢,折合美元约两百亿美元,而同样1941年美国的军费预算是将近一百四十亿美元。哪怕是已经爆发全面战争的德国也不过三百亿美元,苏俄那边也是三百多美元而中国和美国都是还没有参战的状态,现在支出的这些军费都是用来扩军的,而苏德英这三个国家的军费支出绝大部分都是维持战争费用,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且这计算的都是表面的货币,而实际上各国货币由于战争的原因,兑换比例已经没有和以往一样那么固定了,而且在各自国内的购买力也不同,各国的人工成本可是不一样的,最为明显的就是,美国的一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在1940时期的造价大约在七千三百万美元左右,而在中国,同吨位的青山级航空母1941年造价为一亿两千万华元,折合美元约六千万,也就是说比美国的便宜了一千三百万美元。这种差价还体现在其他军事产品上,飞机,坦克,步枪甚至子弹和炮弹都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