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实战中,火箭筒的发射距离是在百米以内,甚至更近的五十米左右,在百米发射的话,能够穿透八十毫米的垂直装甲。
三六式火箭筒设计的很简单,基本上就是一根无缝钢管然后加装简易的瞄准器,技术简单,造价便宜,适合大规模量产,其发射的60毫米火箭弹的威力在三十年代中期而言相当不错,在近距离足以穿透当时各国大多数现役坦克的装甲,而面对苏军的大量薄皮BT系列以及T26系列更是杀伤力十足。
苏军的坦克多是出了名的,尽管在三十年代甚至1941年前苏军的坦克姓能都不咋地,但是架不住它多啊,要知道中国在三十年代后期,也就是德国进攻波兰之前,全部新旧坦克数量加起来都不到五千辆,到1941年的今天也才八千多而已,连苏俄的一般坦克数量都不到。
尽管中国陆军的坦克姓能先进,对付苏俄的坦克部队没有什么问题,但实战中,往往很难发生坦克部队之间的大规模交战,坦克大多数时候都是和步兵进行战斗,也就是说,中国的普通步兵遇到苏军坦克进攻的几率是非常大,因此加强步兵反坦克力量就非常重要了。
在中国的普通步兵师中,反坦克火力以牵引式反坦克炮为主,师属反坦克兵力是五十七毫米以及七十五毫米的牵引反坦克炮,而步兵团中的反坦克兵力则是三十七毫米的牵引反坦克炮,数量也不算少,战时还会下放到营级部队中加强反坦克火力。
如果说在二十年代以及三十年代里三十七毫米的反坦克炮都还足以胜任大部分坦克任务的话,但是到了四十年代,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的火力就不够了,实际上不但三十七毫米的反坦克炮穿甲姓能满足不了需求,就连五十七毫米的反坦克炮也是无法满足现在的作战需求了。
这点可以从各国坦克的主炮口径发展就可以看的出来,中国的中型坦克从T9开始就已经是七十五毫米口径了,而最新的T15更是空前的105毫米口径,为什么增加口径还不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打击能力,其他国家大多也如此,只不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