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这种低概率事情,一枚鱼雷命中了其左舷后半部,鱼雷的巨大威力立即让黄帝号的左舷后半部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海水立即从缺口里大量涌入。
管损的中队里的官兵们立即关闭附近的舱室,然后大量的抽水机开始抽水,这个时候就是充分考验黄帝号管损能力的时候了。
黄帝号作为一艘一战末期设计,1921年就服役的战列舰,由于当时的设计重心都放在了航速以及火力上,有限的防护重量也是倾斜到侧舷装甲以及水平装甲上,对于水下防护并不算太好。而这种情况广泛存在在当时设计并服役的所有战列舰上,大家的水下防护水平都不咋滴,谁也别说谁的不是。
黄帝号在三十年代末期进行的大规模改装中,改装重心放在了提高航速以及改善水平防护上,虽然也改善了一定的水下防御,但当时海军的广泛观点是希望四艘旧式战列舰拥有三十节的航速,而增加水下防御就会增加水下阻力并降低航速。如此情况下炎帝号以及黄帝号和另外的舜帝号、颛顼号的水下防御实际上都不怎么样,无法和三十年代末期设计并建造的各国新锐战列舰相比。
这个时候黄帝号被一枚鱼雷命中后,水下防护的缺陷就是充分的暴露了出来,鱼雷所造成的巨大缺口让海水大量涌入黄帝号的船体内。
几乎瞬间里,黄帝号的航速就是降低了下来。
吕健中将抓紧了拳头:“继续保持火力,拉开和敌舰的距离!”
黄帝号被鱼雷命中后,航速下降的时候敌舰有可能会对黄帝号进行集中攻击,并且因为黄帝号的航速下降敌舰的命中率也会上升,这对于己方舰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吕健才想要进一步拉开双方主力舰之间的距离,一方面是发挥己方的远距离射击优势,另外一方面避免过近的距离而让黄帝号遭到敌方密集火力的打击。
吕健中将非常清楚己方的优势和弱势所在,优势就是己方不需要和敌人硬拼,只要拖到天亮就是胜利,此外交战中,远距离射击也是己方的一大优势。而弱势则是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