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
比如中国海军中的1942年式K1000型航弹,就是中国海军在二战这几年里所采用的主力航弹,标称拥有一千公斤的弹重,但实际重量其实只有九百公斤多点。就威力来说,实际上和西方国家的两千磅航弹是同一个等级。其他的几种比如39年式K500航弹,41年式K250航弹,实际重量都达不到标称的整数,实际上整数是采用英镑来计算的,分别是五百磅、一千磅、两千磅。之所以没有直接采用磅这个单位来称呼,是因为早年的海军航弹是从空军那边继承过来,而空军和陆军可和海军不同,空军和陆军采用的是公制。但是海军却是采用英制。
这里头的差别可以从他们的主炮口径就可以看的出来,陆军火炮是75毫米、105毫米、155毫米等,但是海军火炮却是以英寸划分,比如十六英寸、十二英寸、八英寸等。其中仅有的几个少数共同点恐怕就是几款防空炮了,比如20毫米防空炮、四十毫米防空炮以及七十五毫米防空炮。
而中国海军中服役的1943年式G型航弹,其四千五百磅的重量赋予了它强悍的穿甲以及破坏威力,目前世界上的任何一款战舰,包括最新锐的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都扛不住G型航弹的打击。
中国海军可是希望这款航弹能够给美军里的一大票新锐战列舰以及大型航空母舰造成有效打击的。
其实之所以造的这么大,除了对穿甲以及爆炸威力的需求外,同样也和电视制导引导系统的重量和外形比较大有关,其次就是电视制导系统加上改装轰炸机的费用都极其高昂,这花费庞大之下海军就更希望G型航弹拥有足够大的威力,不然实在对不起整个系统那高昂的费用。
中国的G型航弹的部分技术被德国人获得了后,他们仿制出来的电视制导炸弹自然也是同样庞大无比的。
那些高达两吨的电视制导炸弹从空中滑落,其庞大的体型甚至就和一些轻型战斗机相当,这年头战斗机的重量也才四五吨左右,而一些比较简陋的轻型战斗机,也就两三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