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他就是镇里一霸,不过。也多是小孩子玩意,可现在瞧着,却是大人了,镇得住场子了。”人群里,一些个嫂子们又嘀咕了起来。
“那当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跟了贵人,多少也沾一点贵气。”有人应和道。
“那倒不全是。我看他这气势是见了人血了,你们没看今天来的贺客,全是通州运河漕上的头面人物,这些人哪一个不是煞气冲天的,偏一个个都卖了郑家的面子,我听说啊。[]前阵子,典小子跟着他大伯在通州闹了好大一场,那郑大可是剥过人皮的,典小子估计还是受了郑大的影响。”又有些略微知道一些内情的人道。
一说到郑大,一个两个的都没声了,人的名,树的影啊,郑大的名声在柳洼那是可以止小儿夜啼的,总之对于郑大,柳洼的人天生有一种排弃和惧怕,或者说是对刽子手吧。
周围的人都干巴的咂吧了几下嘴。又都嘀咕了句:“这小子倒底行不行啊。”
“兴许可以,郑三郎不就是他爹吗,小时候他爹可是背着他赶过场子呢,这小子,八岁的时就能吹小开门了。”边上又有人道。
听得这人这么说,众人又满是期待。
“鼓来。”此时,郑典将外面的对襟褙子脱了往边上一丢,又将袍子的前襟别在腰上,然后又让人抬了一面大鼓来,随后取了唢呗,口笛,低音的攥子,一一抓在手上。
“典小子这是要整啥?看他用的这些东西,难道他要吹打枣的曲子?”边上人看着郑典抓着的东西又开始窃窃私语了。
打枣是一首典型的农家庆典曲,从曲子来说,跟百鸟朝凤分不出上下,全看谁吹的更好,但打枣更具乡土气息,而且,打枣如果是单人独奏的话,技艺要求非常的高,因为整个曲需要几种乐器才能完美的表现出来,李月姐不由的皱了眉头,典小子这曲子会不会选的太高太难了点啊。别到时候输的太难看了。
就在这时,就听“咚”的一声,郑典整个人跳到了鼓上,一声鼓响,就拉开了打枣的曲调,随着第一声调子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