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老爷子情绪激动地有些喘不过气,顾敏主动递过去一杯茶,老爷子接了却不喝,接着说:“东家,我打听好了,是对面潘记搞的鬼。他大肆收购这些洋货,导致市场上洋货稀缺,洋行提高了洋货的价格,可他又按原价售出。天津就咱们两家杂货店最大,他的目的是想让咱们无货物可卖,想要吞掉咱们呀!”
顾敏点点头,表示同意,商铺进不来洋货,这确实是个问题。对于生活在水陆空交通特别便利的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有钱却买不到货物,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从本地进不来货,打个电话从外地运嘛,外地进不来货,走高铁,航运,从国外进不是也很方便。
而且,在二十一世纪,由于产业分工的细化,很多人还不愿意买本地货呢,所以才养活了顾敏这样专业从国外搞代购的人。
但是在1891年的天津,在电报还没有普及的大清朝,洋货全靠洋行从海外运来,一旦洋行联合起来提价,商家们没有丝毫谈判的底气。
不管顾敏的是叫“‘大华商铺”还是“顾记杂货铺”,归根结底都是卖东西的,没有货物就没有客源,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店铺信誉,损失老客户,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现在大华已经连续三天断货了,顾敏伸头朝外面看了两眼,潘记杂货铺人流如织,但是大华商铺却门可罗雀。
偶尔有客人被店伙计热情得招呼进了店里,也很快两手空空出去了,到了对面潘记店里。大华的伙计们不可谓不勤快热情,但是没有货物,再勤快热情也没有用。
杨老爷子急得不行,顾敏也是两难,现在店铺大了,有很多员工,进货、销售、搬运、收钱,各有分工,每个流程都有人负责。
不比以前店铺刚开业的时候了,那时候顾敏可以从时空交易系统里采购很多东西,放在仓库里,伙计们刚来不熟悉情况,也不会主动去问东家货物的来源。
现在,后院厢房里只有两间库房伙计们还没进去过,那是顾敏准备用来放置从时空交易系统里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