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州城早先原本是匈奴所建。那时的凉州南北七里,东西三里,依照龙形所建,所以又名卧龙城。后来隋末鹰扬府司马李轨在此割据称帝,将此城也就改建成了凤形为什么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城长也就因此只剩了十五里。
但在道国的治下,由于需要以凉州城为基抗击佛国,这座城就被一次性扩充到了五十里的长度。形制依然以凤形为主,下面依照多种风水秘术和太平道术布设了法阵,以便抗击来犯之敌。
终于赶至凉州的一行人远远地就看见了那高达五丈一尺的城墙,还有城墙上那高高飘扬的太极旌旗,心里顿时也就安定了不少。虽说对于有张如晦坐镇的这支商队来说,野外的那些不开眼的蟊贼简直就是老寿星上吊找死。可是毕竟要提心吊胆的防贼,心里让人就没法安定下来。
于是对这支商队来说就形成了一个比较怪异的局面:每当哪天有蟊贼跳出来劫道然后被跃跃欲试的池夜来学以致用干掉蟊贼后,那天甚至就近几天内大家的心里普遍都会比较安稳,毕竟这年头贼也是安地盘划分的。这个地头上的蟊贼被干掉了,就意味着几十里内起码安稳了……
由于也快到了自家的地头,王滦家的商号在这里就有分号,商队最后两名商人在这里也难免要分道扬镳。不过凉州城仿得是唐制,商贸一干大小事务都在东西市办。作为半个地主,王滦索性也就派出了自家伙计,在靠近自家门面的地方挑了家足够干净的客栈送一行人住下。还放出话来,说是看在大家一路同舟共济的情分要在晚上宴请大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为了拉拢张如晦这个前途无量的先天高手,不过也没人在意这一点。有套近乎的机会不去抓住,这叫二愣子。
商队要卸货,张如晦自然也不能闲着。他从客栈伙计的口中问明了就近书坊的去处,拉着池夜来就要出门。原因很简单,他对池夜来的忍耐已经到极限了。
你想啊,这些天的时候池夜来虽然刻苦用心练习,吃饭走路都在琢磨。可是张如晦答应教给她的是“武道”,结果她学来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