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又说回来,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作为一个皇帝,有艺术家的浪漫气质,爱好奢侈享受、好大喜功、玩物丧志、亲小人、远贤臣等,都是亡国丧家的根由、内因。所以,赵佶亡国并不太冤。
只不过,这些内因都只是种子,不一定就能导致亡国。赵佶的这些特质,在被吹捧为千古一帝的乾隆身上也几乎一个不差。
所不同的是,满清紧紧抱住了昊天上帝的大腿,气运还比较充足,所以还能折腾很久。另外就是乾隆的艺术水准和文学功底拍马也赶不上赵佶。
退一万步讲,即便导致亡国,许多时候,也要酝酿几十年。即便是天启这样的木匠皇帝,也没有当成亡国之君。
只是赵佶因为得罪了昊天上帝,盟友道教又抛弃了他,所以才如此倒霉,隐患马上就发作了。
而且,他想推掉皇位这个烫手山芋也推不掉,最后还是被金人俘虏了,自己的七十多个子女除了赵构外,全被一锅端了,加上赵构被金兵吓得没有生育能力,宋太宗一系从此绝嗣。
而赵佶本人则被金人关在遥远的黑龙江的一座土井里,“坐井观天”,妻女任由敌人玩弄侮辱。
如此被折磨了九年才去世,还多亏了他因为传国玺的气运先天赋予的良好体质,让他不但有种马体质,能生育70多个子女,比康熙还强,仅次于传说中有百子的周文王。
还能够有良好的身体,能够在这种**和精神双重折磨下还能撑九年。当然,也可见其真正个性的软糯到了极点。
因为他从小太顺利了,几乎没有吃过一点苦,一切得来的太容易,就会留下很多隐患。人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诚哉斯言!
最后,赵佶终于还是无法修改前世遗憾,反而无限向李煜靠拢。
以成败论英雄,事后看来:——在治理国家上,赵佶和李煜同样弱智,同样昏庸,同样不管别人死活,只顾自己享受快乐,极其可恶;不同的仅仅是祸害人的程度与范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