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布置屋等等。
这天,连枝儿和连蔓儿就坐在炕上,拿了彩纸叠葫芦、燕,连守信和张氏则忙着钉纱窗、换门帘。
夏天到了,窗户要常开着。她们这后院干净,但是还是要防蚊虫苍蝇。上房这几间屋都是双层的窗户,里面的一层琉璃窗当时盖房的时候,特意做成了可以拆卸的样式。冬天,两层琉璃窗,到了夏天,则将里面的一层拆掉,还上纱窗。
那纱窗框是盖房的时候就一起做好了的,现在只要钉上窗纱,利用折页安到窗户上去就可以了。
今年连蔓儿家买的是淡绿色的窗纱。
透过这样的窗纱往外看,一院的花木更显得别致而生机勃勃了。
门帘也要换。冬天用的是粗布面,里面絮了棉絮的厚棉门帘,春秋的时候则是用布帘,而到了夏天,连蔓儿家也依着一般庄户人家的习惯,换上了豆黍串成的珠帘。
“停一会,”张氏突然对拿着榔头钉纱窗的连守信小声道。
连守信不明所以,却也停了手。
“咋地啦?”连守信就问张氏。
“燕回来喂小燕了,咱别把它俩给吓着。”张氏就又小声道。
连蔓儿坐在炕上,将一个折叠好的纸葫芦吹的鼓起来,扭头看见连守信和张氏的模样,就笑了。
搬新家,张氏舍不得老宅自家房檐下的那一窝燕。可喜的是,现在她们新房的房檐下,终于迎来了燕筑巢。东屋房檐下一窝,西屋房檐下一窝。那天在院里看着几只燕飞来飞去的,连蔓儿就哄张氏说,在东屋房檐下筑巢的两只燕是原来老宅里来的。
张氏就信以为真了,对房檐下的新住客格外关注,恨不得拿粮食来喂燕。
可惜,燕不同于家雀儿,它们勤快,不喜欢不劳而获,张氏心里其实也知道,她只是想表达自己的高兴。
等两只燕喂了小燕,又飞走了,张氏才让连守信继续钉纱窗。
“……今儿个一大早我从地里回来,碰见他三伯去上工。他三伯跟我唠嗑,问咱五月节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