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二:惊变
扬州西桥。青衫磊落。
维扬古今闻名,杨凌并非第一次来,但这一带地域广阔,他只知金刀门城双桥路中,具体什么位置,也不清楚。
踏上石桥,那桥一排栏柱,栏板皆雕月镂云,极为精美。
杨凌边走边在桥中远眺,只见远山青翠袅袅,长云叆叇,遮天闭日;近看烟水船舸,柳梢枝头,浓染如画。不禁叹道:“‘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1]。’”
他下了石桥,正欲寻人相问,恰巧来到一家扇摊上,不觉动了心思,也就拿起一把折扇,看了起来。
只见扇面上层岩邃壑,飞瀑流泉,山腰苍松葱郁,虬枝老干;山下平湖一湾,清澈见底。杨凌翻过一面,见上题诗,不觉吟道:“女儿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他喃喃道:“画是好画,诗也甚好!”
“这位相公真是识货!这诗画均乃江南才子唐寅所作《山路松声图》,笔法较南宋更为洒脱灵活。此画浓淡枯湿,恰到好处,笔挫转折,遒劲飞舞,巧妙的点出了松声之意境……”
杨凌听那贩子边指边点,絮絮叨叨,问道:“你这扇子怎么卖?”那贩子殷勤答道:“这唐寅真迹可不比旁的,相公是个识货人,我便蚀了本也卖与你,就一两银子,您瞧怎么?”杨凌手一滞,但立时又爽快答道:“好吧,一两便一两,一两的真迹,却到哪里去寻。”
贩子尴尬一笑,接过钱,连称多谢。杨凌问道:“请问这里往金刀门郑家该怎么走?”那人愣了一下:“相公要去金刀门?”杨凌见他神色有异,不觉怪道:“正是,不知有何不妥?还望见教。”
那贩子正要回答,不料旁边突然冒出个声音抢道:“金刀郑家?我知道在哪,我带你去!!”
扬州街市素来喧闹,杨凌刚才也未留意自己身旁究竟是什么人。他转头觑见是个十五六岁、衣裳褴褛的小乞丐,眼珠儿鼓溜溜直转哒,异常灵动,不觉微微一笑,复又转视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