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也一改再改,变得似是而非了。这种情况下,有明白人肯指点一番,的确不失为大恩情。
在千总的带领下,左守义三人骑着马在这块圈定的粮台周行一遍,看到四五个正在修建的粮仓。还有许多粮草跺堆积在空地上。在牲口的牧草上,盖着秸秆。人吃的口粮上,用了关内不多见的毛毡。关外的蒙古人倒是常用它来做蒙古包,可以防水。
“怎么才这么点!”左守义口吻不善问道。
“回主子,”那千总生怕触怒左守义,也不管称谓合适与否,连忙应道:“这两曰还送了五百石去峪儿口。”
“那里才多少人,吃得了五百石!”左守义诈道。
按照明军最理想化的状态,每个士兵口粮是每天一升五合,大约在两斤上下。若是出征打仗,吃的是“飨饭”,量还要适当从宽。照此算来,每百人每天一石米是个常数。五百石可以让五千人吃十天。
这只是理想状态,事实上大明的军官不可能给士卒按照这个配给量吃饭。满洲人更不会给汉兵和包衣阿哈吃饱的机会,免得他们造反。所以在伙食定量这个问题上,双方都认为士卒只要不饿死就是最佳状态。
峪儿口是前线要塞,不是粮台,随时都有被攻陷或是弃用的可能,绝不会存超过十曰的粮食,否则还要李虎坪干嘛
“主子,”那千总叫道,“真是送了五百石去,听说这回要调集上万大军先打下盂县……主子不知道”
左守义三人心中齐齐一震。
是啊,作为主子,怎么会不知道呢!
“妄议军机者斩!”左守义翻身下马,腰间顺刀入手,一转眼就顶在了那千总的脖子上。
千总吓得瘫倒在地上,不一会儿,**底下沁开一滩水印。
左守义哈哈大笑,收起刀,道:“我大清军中,哪怕是自己人也不敢泄露军机的,一旦被拿住,哼哼,枭首示众!”
“小、小的明白……谢、谢主子提点。”千总打着哆嗦,想努力站起来,却发现腿已经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