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王、将军,那么庶民百姓呢总也要给个安慰。”
“唔,这事……你怎么考量的”
“儿臣想效法秦汉推行民爵。”朱慈烺道:“凡百姓人等自降生以来,皆为庶民。登记户口之后,为国人。年满十八,男有分、女有归者,为公士。硕博之士、军中功勋卓著者、仕官考成绩优者、睦邻慈善之家、纳税助国者,皆视其贡献大小而授以子、男之爵。”
太祖高皇帝在建立大明之前,曾以县子县男之爵封赠战死的忠臣烈士?ahref="http://www.iei8.com"target="_blank">www.iei8.comㄖ浦螅幽辛郊毒粑环吹贡环现共挥谩V齑葻R早年间尚未出宫就有分列民爵,刺激百姓紧随朝廷之心,至今为止只封了徐榭为男爵,那是因为铁模铸炮、内外降温实在是兵国利器,除非有人发明发射药,否则很难超过他的功绩。
“日后我大明的爵位也不再发放禄米。”朱慈烺接连抛出了新的问题。
按照朱慈烺的设想,能拿到爵位的人没一个需要靠朝廷发禄米过日子。
他们更需要的是社会尊重和等级社会必须的阶级特权。
譬如南方的那些生员,一个个都眼高于顶,干扰诉讼,甚至对地方长官傲慢无礼,这就是阶级特权宠溺下的产物。
适当的特权可以保持社会结构,维护统治,但这样过度的特权已经造成了社会的极大不公,使得社会分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人们对自己的文化环境失去归属感,对自己的国家和朝廷失去认同心。
要想打破这些特权势,必会引来千古骂名和现实中的反弹。
朱慈烺不是一个横刀立马的莽夫,他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很注重手腕的应用。
既然不能冒失地打破这些特权,那么就将这些特权扩大。
当一种权利成为所有人的权利时,自然就不是特权了。
“生员可以对县令投‘治下学生帖’,见官不跪,不能受刑,享有两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