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憨笑:“我和音也行。”
杨景行就在大家的关心鼓励下搬起电脑,回到之前的落寞小桌,齐清诺和年晴跟上来陪着。
坐下发现没有跟踪后,齐清诺小声建议:“套模子吧,太难了他们也不行。”
年晴说:“歌也一般。”
确实,这首集合了这多智慧还没起名的歌就目前来看是不怎么精致的,不但构架松散,旋律也没多少先声夺人的感觉,比不上几位大哥的代表作,甚至比不上杨景行的。
杨景行说:“再改一下。”
半个小时的伴奏编曲时间,杨景行却先修改起旋律来。当然,改动并不大,就是几个过度的句子稍微修饰一下,副歌也有一些调整,然后是轻重缓急上的精修,都一一标明。
年晴也不打击了,还诡秘地笑:“会不会太不尊重了?”
齐清诺专注与杨景行的工作:“这个长音最好起伏一下……”
那边又喝上了,不过都是咖啡和茶,大哥前辈们在谈笑风生中各自时不时瞄一眼杨景行这边的紧锣密鼓,怀念起年轻时不知疲倦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
修整了几分钟的旋律,齐清诺和杨景行假装专注又专业地投入编曲工作中,年晴帮不上忙,但是想到了重要的:“要打印,怎么办?”
杨景行不急:“我带打印线了。”
年晴惊诧:“……准备充分啊!”
试试上齐清诺也帮不上太多忙,因为杨景行似乎早已经构思成熟,五张伴奏分谱,几乎不需要多少思考,四五分钟就能完成一张。
当然,快餐就没那么讲究,搞不出多少新意和惊喜来。但是杨景行也算负责,没有一股脑地1645和弦敷衍了事,只能说他对各种方法都太熟悉了。
齐清诺不提方针方法,但是会审核,然后提醒:“把七音省了,不好弹。”
十几分钟了,李丹阳来看,发现已经在做套鼓分谱,就关心一下进展情况。
齐清诺负责汇报:“键盘和吉他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