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主任的名字就在系里院里都挂号了……”
尤尚彦成主角了,去停车场一路上就听他滔滔不绝,他刚到浦音钢琴系时是在共同课教研室做一些相关工作,一开始没能跟杨景行有多少交集,最遗憾的是错过了杨景行零六年在浦海音乐厅跟纽爱的合作,那一晚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至今都是传奇。
虽然没什么交集,但尤尚彦对杨景行那两年的艺术成就却是历历可数,甚至包括《风雨同路》这种东西,更别提《就是我们》了。也正是从杨景行那些作为中得到启发,尤尚彦越来越感受到学音乐与一定要放开眼界,弹钢琴的不能闷着头只看到钢琴,得从更广概的天地里汲取丰富营养,所以共同课教研室也进行了一系列还算成功的尝试,比如钢琴和民乐的合作,加入多媒体元素之类。
因为工作上表现比较积极吧,尤尚彦在杨景行将要升大三的时候被抽调到校国际交流处工作。杨校长当时是把交流处当成重中之重在抓,几乎是重新进行了组织构架,真是高瞻远瞩呀,因为杨景行接下来就开始大丰收了,其实在很多人看来纽爱对《第一交响曲》的演出才是真正标志着杨景行走上了国际乐坛。
在交流处工作之后,尤尚彦对杨景行的所作所为就更是知根知底了,没有参与过的事也回顾得历历在目,让杨程义都听了新鲜,王老板甚至来劲。
讲起安馨凭实力斩获利兹冠军,尤尚彦现在都还兴奋:“……早上四五点就都起床了都在等消息,浦音好几年没拿过这种级别的大奖了,而且主任为了安馨也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包括系里的压力也不小,安馨不负众望。”
王老板正经:“安馨的照片我看了,你看她前额鼻梁,那是有事业的!”
尤尚彦似乎也懂,嗯着点头:“这个奖也是对主任专业水平的一个有力证明,后来安馨录唱片是我陪主任一起去的柏林,那边对主任非常之尊重,也不是正式场合都全体起立,也不是做给人看。”
杨程义呵呵嘲笑儿子:“沾安馨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