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李丹死了,斛律光又在河阳虎视眈眈,皇帝和皇太后即使知道自己蓄意发动了兵变,也只能默认事实,把权柄交给自己。
然而,他越是担心什么,什么就来得越快。当日中午,一名跟随宇文盛北上龙门的幢主飞马而回,计策失败,达奚震当场被诛,宇文盛被抓,韦孝宽的大军从龙门飞驰而来,同行的还有斛律羡的大军,燕蓟和柔然铁骑正呼啸杀来。
宇文宪震骇不已,尉迟运、贺拔纬、王谦等人也是惊慌失措。这时宇文纯率军赶到,双方会合后急商对策。宇文纯建议撤往长安。假如尉迟迥和宇文会等人成功控制了京都,双方还有一拼之力。
“李丹有斛律光相助,我们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所以这时谁能控制皇帝,谁就能控制局势。”宇文纯劝道,“退一步说,假如尉迟迥失败了,我们无法进入长安,那我们还能取道武关,南下荆襄,然后会合巴蜀的宇文俭,集荆襄和巴蜀之力共抗长安。现在田弘和辛威估计正在北上关中的路上,他们可以接应我们,南下应当万无一失。”
尉迟运则建议取道潼关,撤往中州、熊州一线。
宇文纯有一点说得对,谁控制皇帝谁就能控制局势。从袭杀韦孝宽失败,斛律羡大军秘密屯驻龙门来看,宇文宪的兵变之策显然被人出卖了,李丹早有准备,如此推及,他在长安也有精密筹划,尉迟迥等人势必要失败,皇帝还是控制在李丹手上。李丹有皇帝,有皇帝的圣旨,而宇文宪***是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墙倒众人推,宇文宪和发动兵变的一帮将领们会被更多的人出卖,走投无路。到了那种山穷水尽的时候,唯一的求生之策是投奔山东,或者南下江左投奔大陈人,舍此以外,别无它途。
宇文宪踌躇良久,决定听从宇文纯之策,撤往长安,实在不行就再撤荆襄,到了荆襄还是无法立足,那就只有出逃了。
下午,宇文宪指挥大军撤出战场,向长安急进。
这时斥候飞报,斛律光的大军正在横渡黄河,戍守夏阳津的贺若弼和韩擒虎背叛了宇文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