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都想要快速改善生活。
一开始,小部分旧民居被拆毁,全村壮劳力被组织起来,就像他们建设罗斯人的“拿骚城堡”那般,伐木、锯木、打地基、铺地板,比之前者,由于此乃建设自己的新家,他们有着高度的建设热情,建筑效率亦是极快。
因为河谷地区土质松软,新砍伐的松木便被买入新挖的渗水大坑了,此乃承重柱,接着打量的小木桩被木锤砸入地面。房舍木墙以木材的榫卯结构互相堆叠而造,木地板则是直接铺设的剥了树皮的松木。地板和墙壁都很厚实,外墙的缝隙处更是塞入大量芦苇。人字形的房顶靠着一整根松木做大梁,接着又是木料堆砌的人字形房顶。
不同于旧民居是直接在房舍里点一团篝火冬季取暖,石头堆砌的壁炉都有安置,新建房舍都有高于房顶的烟囱。
此乃罗斯式的木刻愣建筑,集合了北欧长屋和斯拉夫木屋,再加上一座石壁炉。如此建筑在罗斯人主要定居点是绝对主力,它经受住了北方极寒和春季融雪泥泞的双重考验。蓝狐本也没有想法,他不知道是否有更合适的建筑模式,显然把罗斯的那一套移植过来没什么问题。
本地的松树简直取之不尽,其中不乏一些惊人的参天大树。本地人出于安全的需要一般不敢冒着被砸死的风险砍伐巨树,蓝狐的伙计们则不然,靠着“维京伐木术”定向砍伐,再配合双人锯和更锋利的钢斧,很容易处理这些巨型木料,更不提那些小木料。
他们以粗犷的方式盖房子,罢了强忍着松木的气味住进新房,那松脂气息根本无法抑制拥有新房的喜悦。
村民在互相帮助,蓝狐为了建筑进度更快些,遂安排自己人尽量参与其中,这样谁也别欠谁。
他们的确达到了一种其乐融融状态,前提依旧是蓝狐手里有着足够的粮食能支撑起这高强度的基础建设。
粮食不够吃再去买!反正资金还比较富余。
“或者,去抢一下科布伦茨。”
于是站在拿骚村留守民众的视角上,一种高度武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