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留里克的崛起 > 第1321章 内战中的亚尔采沃与维亚季奇首领赫多达

第1321章 内战中的亚尔采沃与维亚季奇首领赫多达(1 / 7)

沃利河在曲折中静静流淌,它通过一片山区丘陵地域最终注入第聂伯河。

因为这片丘陵使得河道变得陡峭,被河水不断冲刷着甚至形成了不少悬崖。

对于这种地貌,移民于此的克里维奇人称之为「亚兰」。

若是再加入「滨河村庄」的后缀描述,念法就逐渐成了亚尔采沃。

这是斯摩棱斯克克里维奇人社群的一个分支定居点,它距离主城在直线距离较近,但双方的交通依旧高度依赖河流与河畔道路。

丘陵与森林阻隔了两地,这个时代横穿森林的斯摩棱斯克大道不存在,想抵达沃利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任何人只能老老实实沿着河道走。

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一年里最寒冷的适合。

浩浩荡荡的难民队伍拖曳着雪橇,亦或是什么都不带,男人女人凑在一起,黑压压的队伍排成狭长的队列,秉承着活命的信念向亚兰定居点挪步。

彼时的亚兰与后世的亚尔采沃,在地理上有一定出入。

沃利河在与第聂伯河交汇处形成第一个定居点,以此为中心,更多的村庄由最近的河道向两个方向延伸。

就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的三角洲,一片欣欣向荣的农垦区拔地而起。

当罗斯大军侵入格涅兹多沃又向着斯摩棱斯克进军之际,住在亚兰的人们对九十公里外的事情一无所知。

九十公里的滨河之路不算远也不算近。

亚兰定居点的人们遂对着斯摩棱斯克的那些贵族「拜码头」,实质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

他们与更东方的邻居维亚季奇人关系不错,但自己一方是克里维奇人,与他们的确有一些区别。因为这份区别,亚兰定居点的人们依旧认同斯摩棱斯克为宗主,但这从不使得他们就与维亚季奇人有任何意义上的纷争。至少现在绝对没有。

毕竟,维亚济马河与第聂伯河的交汇处更向东。坐着马拉雪橇的维亚季奇人往往要在路上耗费五天的时间,哪怕是夏季坐着独木舟在静谧的河道上漂行,

最新小说: 替嫁太子妃 从草莽皇子到千古一帝 手握百万大军,你叫我废物皇子? 被贬去带菜鸟连?三个月练出全军第一! 1937:我的玩家是第四天灾!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南城亡事 城南政北 东宫娇妾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