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的眼中透着一股凌厉的杀气,就连跟随在他身边的副将也不由的一阵胆颤,后背渗出一阵阵冷汗,他还从未见过廉颇这般大发雷霆。
不过这也难怪,现如今秦国五十万大军倾巢而出,大战在即,粮草辎重对于大军无比重要。
要是连将士温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必然会影响到士兵的军心。
届时,又如何能抵挡得住这五十万秦国大军?
副将连忙说道:“上将军息怒,此次负责押送粮草的监军是春平君,让民夫停下休憩也是春平君的决定。”
春平君赵佾身为监军,但这所谓的建军也中不过是朝廷委派,掌控大军的运输补给,以及负责将领的赏罚等事宜。
理论上比大军主将要低一级,但实际上,就连身为上将军的廉颇也无法直接对监军直接下达命令。
与他先前的春平君身份相比,反而是不升反降,这个权利也只限于后备军需的范畴。
但在这之中,双方却属于相互制衡的存在。
管理粮草辎重队伍,也的确是赵佾独有的权利。
只不过……这未尝又不是延误军情!
廉颇心中叹息一声,脑海中想到前不久函谷关战死的李牧,也大概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赵王偃和赵佾两人本都是赵孝成王之子。
赵佾身为长子,也最有望成为赵国未来的国君,奈何邯郸一战赵孝成王身死,朝中诸多大臣也被郭开贿赂。在朝中诸多大臣的拥簇下,赵王偃最后也顺利的坐上了王位,掌管赵国。
而支持赵佾的也就只有掌管边骑,常年与匈奴征战的李牧,也正因如此,赵王偃为了不得罪执掌边骑的李牧才赐封给了赵佾一个春平君的称谓。
现在李牧战死,朝中无人支持赵佾,也就自然而然的受到了赵王的打压。
那些从小就娇生惯养出来的王公贵子们,谁不是视人命如草芥,视民众如粪土,就连春平君赵佾也是如此,在别人的眼中看来,赵佾性格纯良体,恤百姓,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