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阴沉起来。
他自然是从麃公的这番话中听出了其他的含义。
麃公为秦国征战数十年,也为秦国培养出了不少的骁勇善战的将领,可谓是尽职尽责。
但也正是如此,没人比他更了解麃公。
此番麃公明面上是让他将赢钧召回咸阳,可实际上是想借此来保全赢钧。
秦赵之间有着长达上百年的世仇,在老秦人心中早就对这些赵人恨之入骨,如今赢钧不仅没有将那些赵人尽数处死,甚至还不惜劳民伤财的要在赵国兴修水利,一旦水利修建成功,那赵国的国力将会大大得到提升。
届时,谁又能知道这些赵人不会趁势反叛于秦国?
当年武安君白起,为了顾全秦国大局,不惜坑杀了赵国二十万俘虏,甚至还因此一战成名,然而最后却也因此,心生愧疚,不再领兵。
而如今,赢钧无疑也走到了这一步。
若是不将那些赵国百姓处死,必定会影响他在秦国军中的威望,甚至此事还关系到他未来能否掌控秦国大局,继位秦王的重任。
正所谓,慈不掌兵!
但以赢钧的性格,无论如何也不会处死这些赵国百姓。
所以,麃公才会出面谏言,让他将赢钧召回咸阳,只要不帮助赵国兴修水利,以赢钧之前为秦国立下的种种战功,以及在军中极高的威望,即便是不杀那些百姓,也不会对赢钧的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
想到这里,秦王狠狠的瞪了眼站在下方的麃公,忍不住骂一声老狐狸。
现在麃公无疑是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将赢钧召回咸阳!
毕竟当初同意赢钧领兵攻打赵国的是他,如今自然也应当由他来召回。
若是赢钧能够就此回来,那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也对赢钧的未来也就放心了。
思索至此,秦王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既然现在赵国被灭,管理赵国之事交给其他大臣就可以了,赢钧自然也无需继续留在赵国。
但是现在他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