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礼的这个,却不是。
李礼必须要先通过麻省理工的笔试和面试,拿到一种类似offer的认可信,才能走这个联合培养计划。
本来李礼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却没想到,他最终居然真的拿到了offer。
而且整个拿offer的过程,也远比李礼想象的要简单多了。
并且,这个offer的发放时间,也比李礼预期的要早很多。
这不,他一拿到offer,就立马打电话给陈舟报喜了。
听着李礼的讲述,陈舟真心为两个LI感到高兴。
毕竟,在他完全爆发之前,李礼可是他们宿舍里最强大的人。
在他完全展露了自己的数学才华之后,李礼也是最努力追赶他的人。
不管是客观来说,还是出于私心,陈舟也都希望李礼,能够越来越好。
另外,从李礼的字里行间,陈舟倒也猜到了一些其它的东西。
譬如说,燕大数学系学生的评价,或者说燕大数学系学生的印象,肯定因为他有了一些更多地改变。
当然,这也仅仅是陈舟的猜测,仅一闪而过的想法。
对于这些,陈舟向来不会细想,也不会去深究。
就算是因为这些,使得麻省理工在对李礼进行考核时,有意放宽了尺度。
陈舟也相信,李礼会给这些麻省理工的数学系教授们,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的。
此外,李礼还在电话里,声情并茂的感谢了一番陈舟。
李礼旁边附带着的声音,还有赵琦琦和朱明理的。
三个人,都很感谢陈舟。
要不是陈舟的话,他们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勤奋好学。
李礼也不认为自己,能够得到联合培养计划的名额。
说着说着,远在燕大的宿舍三兄弟,似乎觉得光通过声音,已经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了,还挂断电话,跟陈舟开起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