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能不能留住是一回事,但做与不做,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陈舟和克罗斯与弗里德曼等人告别后,便再次登上了前往日内瓦的航班。
在陈舟和克罗斯走后,弗里德曼便返回了麻省理工。
这位粒子物理学领域的大牛,打算将之后的时光,都留给自己的教学工作。
而其余的研究人员,则依照各自的安排,准备于近期前往华国。
……
当再一次来到CERN时,陈舟明显地感觉到,这些人,似乎更热情了。
这次负责跟陈舟对接,安排相关实验参与事宜的,仍然是米彻·约翰斯通。
从他脸上热情洋溢的笑容,就知道,陈舟为什么会觉得这些人更热情了。
“陈舟博士,恭喜您,以出色的研究成果,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收入囊中。”
前往CERN的路上,米彻·约翰斯通对陈舟恭喜道。
就连话里对陈舟的称呼,也由你,变为了您。
陈舟笑了笑,谦虚地表示:“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一个代表罢了。”
米彻·约翰斯通不赞同地说道:“如果没有你完善粒子基本理论,从理论上解决色禁闭的问题,然后又负责统筹实验安排,那么必然是不可能发现胶球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嘉奖的是智慧的物理学大脑,绝不是一个人的辛劳!所以,陈舟博士,您的贡献是全方位的,是高于其他研究人员总和的。”
陈舟轻声笑了笑,却没有接这个话。
这话听着就好了,反正说的那么好听。
只要自己别当真就行。
如果没有SLAC的研究人员,为了最后实验计划,所付出的心血的和努力。
就算是他有再完善的理论,那也只是理论而已。
到最后,胶球到底会由谁发现,可就说不准了。
来到CERN的实验室之后,在正式隆重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