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之后,便是领导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测得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了。
如果细究的话,在中微子方面,大亚湾实验方案的主要提出者,便是王贻淓。
而大亚湾实验的设计、建设与研究,也是他领导完成的。
包括现在华国与国际上,正在计划的江门中微子实验,也由他提出并领导。
除此之外,在正负电子对撞方面,他领导了燕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新的燕京谱仪的设计、建造,以及前期的研究。
这也是为什么说王贻淓是华国国内,高能物理研究领域最顶尖那一批人的原因。
总的来说,王贻淓参加L3、AMS、Palo Verde和Kam Land等实验,在中微子物理、e+e-对撞物理、宇宙线与天体物理、探测器设计与建造、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所发表的200多篇文章。
都足以说明,他在高能物理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杨院长招呼着陈舟和王贻淓坐下,然后帮两人把茶倒上,随即笑着说道:“那啥,我就做个旁听者,听听你们两位大佬的高见。”
陈舟和王贻淓不禁莞尔。
但两人也明白了杨院长的意思。
事实上,今天的这次见面,大家都懂。
一位粒子物理学界的新科诺奖得主,一位首次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的华国科学家。
那肯定是要碰撞出一些思维的火花来的。
“王教授,听杨院长说,您是来燕京作报告?”
陈舟想了想,开口说道。
王贻淓点点头:“没错,关于后面江门中微子实验的事,得跟领导汇报一下。”
陈舟了然,江门中微子实验确实是华国极为重要的科研项目。
也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后续。
顿了顿,王贻淓主动说道:“这次来燕京,除了江门中微子实验的事,也是想来见一见陈教授你。所以,我才找到杨教授,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