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增选的流程,相较于章程规定的笼统话语,是更有操作性的。
首先就是,院士候选人由院士直接推荐,或者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华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
这里的院士推荐中,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
而且,必须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才算有效推荐。
至于学术团体的推荐,则还有各种初选之类的,一步一步往上进行。
这个推荐的“要求”,其实就已经不低了。
也已经不单单只看学术成就了。
每位院士只有2个名额,还必须要3名院士或以上,那他们为什么要推荐你?
学术团体也是一样,既是团体,必有利益。
再然后,就是华国科学院各学部的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
评审好理解,就是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这也是最简单的一步。
毕竟,能够成为候选人的人,基本上很难在这一关败下阵来。
只有最后一步的选举。
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在百分之四十。
并且要求,华国科学院各学部参与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需要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
然后,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
按照各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直到满额。
这个选举,其实就和前面的推荐,是一个道理了。
不管是候选人推荐,还是投票选举,每个人都是带有主观性的。
可考虑的因素,那就太多了。
如果是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条件下,那更多的人,当然更愿意,将自己珍贵的推荐名额,还有宝贵的选举票,投给自己所熟知的人了?
就像经常在华国引起争议的,获得华国第一枚诺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