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舟摸出草稿纸,决定采用以前的老办法。
那就是,开始做研究计划!
有针对性的,在有效研究的同时,度过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当然,陈舟的直接目的,仍然还是解决杨-米尔斯规范场存在性和质量间隔假设,这个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
这是所有课题之中,最重中之重的。
基于杨-米尔斯规范场存在性和质量间隔假设问题,属于规范场理论的研究范畴的考虑,陈舟做出了以下规划。
每天的上午和晚上,是属于杨-米尔斯规范场存在性和质量间隔假设问题和规范场理论研究的。
每天的下午,是属于这个副产物相关课题研究的。
这也是陈舟结合了先前的经验,把不同学科的研究,交叉组合,以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当然,如果某一课题研究上,有所突破,那自然不可能再把时间考虑的那么精细。
其它课题是得给这一有突破的课题让路的。
把这份研究规划,在草稿纸上写好之后。
陈舟看着这份规划,习惯性的拿笔点着草稿纸。
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蓦地,陈舟眼角的余光,瞥到了自己戴着的手表。
“对!时间!这不是一份长期规划,这是一份有时间限制的研究规划!”
陈舟想了想,又在这份研究规划上,补充了两个时间节点。
同时,陈舟还在这两个时间节点旁,标注了一些说明。
陈舟所补充的时间节点是【7月12日】和【7月25日】。
7月25日是国际数学联盟那边,给陈舟所留的最后提供论文的时间。
至于7月12日,与7月25日之间,相隔有14天。
这也是陈舟给自己的最后两周时间。
因为,在7月12日之前,陈舟有近一个多月的时间用来研究。
这一个多月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