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远,形成多道警戒线,时刻关注城内清军的动向。扬威营以及运输粮草辎重的船队也悉数靠岸,大部分粮草辎重被搬入营寨之中。靠岸的战船之上依旧戒备森严,将无战力的运输船只护在中间,另有多条哨船被派往附近江面巡回游弋,以防清军荆州水师可能发起的袭击。
晚饭之后,中军帐中再次召开军议,湖广镇、忠贞营的主要将领尽皆到场。
当前的形势对明军而言,并非有利。荆州城中,尚可喜、张勇率万余人据坚城而守。城北,喀喀木亦率万余兵马择有利地势安营扎寨,与城中守军相互呼应,同时扼守住了明军北上的陆上要道。城西南的长江江面上,荆州水师严阵以待,又将湖广镇水军扬威营的西去之途截了个彻底。
此三处互相呼应,宛如一座堡垒一般。如此一来,清军虽在兵力上处于劣势,可明军若要破局,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面对此种局面,庞岳大致能有两种选择。其一,全力攻打荆州城,荆州一下,也就相当于打开了局面,冲出了困境。其二,派一部兵马牵制住荆州左近之敌,同时以主力往襄阳方向运动,化被动为主动,将战场主动权争夺过来。如此,或可寻求在运动中歼敌,亦不失为破局之法。
但这两种方案都得面临不少问题。
若取前者,看似不难,实则并非易事。荆州向来为战略要地,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城中又有清军万人。若行强攻,短时间内恐难奏效。再者,城北又有万余清军以为城中呼应。明军在攻打荆州之时又岂能避免得了来自另一方的袭扰?一遇袭扰,则必定要分兵前去截击。一分兵,则攻城力量为之减弱,攻城难度又将平添几分。
若取后者,则又可分两种情况,向北或是向西走。
向北,即先以一部兵马牵制住荆州守军,随后以主力攻打城北清军营寨,获胜破寨之后即由此北上襄阳方向。北上,先不说能否一定攻破清军营寨,即便能顺利拿下,可喀喀木麾下万余清军又岂会呆在原地等着湖广镇和忠贞营去全歼?届时,他们往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