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虚拟生成动画,需要硬件,更需要软件。
但软件,人家只会给你最初级的图形文件而已,再往上,你想买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卖给你!
那么,怎么把已经买过来的这批设备用起来?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实力和作用?这需要公司的这批科技人员和动画设计师们集体地配合去研究,并且需要跟很多家研究所和大学联合研发,争取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套高级的图形技术。
然后,这还不是最难点,最难的是,怎么把水墨动画以前的手工制作技术,跟电脑科技的虚拟生成结合起来?
这就和当初明湖文化的特效部门创立初期所面临的局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当然,这些技术的东西,李谦和曹霑他们基本上是插不上手的,只能是去看最后的结果,并一次一次的提出订正意见,然后提出一次比一次严苛的要求!
然后,当然的,明湖文化的特效部门那边特意抽调了十几个人过来,跟这边一起协同攻关,因为他们在特效制作上的丰富经验,使得这边的进展大大加速!
而最具体的需要李谦去把握的东西就是,身为即将开始制作的首部国产动画电影《葫芦娃》的导演,他需要的是怎样的一种表现风格?里面的山水、布景,乃至于人物的形象,应该是怎样的一种风格?
这些东西,只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头会中,被逐渐地打磨出来。
李谦卖力地形容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一再地亲自动笔去描绘自己想要的画面,而公司的一大批高级动画师们,比如洪沅、马爱奎、胡宗义等,则努力地体会和理解李谦想要的东西,去竭尽所能地把它们给做出来!
整个过程,充满了思考、争辩、探讨,甚至争吵!
然后,尽管缓慢,但整个明湖动画,以及明湖动画所有人围绕着运转的核心项目《葫芦娃》的各条线索,还是在向前迅速地推进着。
要知道,这几乎是又一次的从零开始,从无到有!
一个个的难关被攻克,一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