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郭也没看菜谱,直接点了津城的狗不理包子。“狗不理包子起源于津城,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40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这是北方习俗,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狗子14岁来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了。3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逐渐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
“你怎么了解的这么清楚?”港姐问小郭。
小郭想说前世来津城出任务,没少吃这狗不理包子,因为吃包子简单,可以边走边吃,等吃完了,也到了监视地点。“小时候跟老爹去津城拜访一位武术宗师,差点没吃吐,老爹喜欢吃带馅的食物,所以顿顿是包子。”
港姐听完呵呵笑,“要是让我天天吃叉烧包,我也会吐的。不过这个狗子太聪明了,不然买卖也不可能做这么大。”
“至少他知道上赶不是买卖,你越劝人家吃,人家反而越不想吃,你不理他,他反而主动过来吃。”小郭小声道,要是在这里说“天津三绝”之首的狗不理不好吃,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