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这两种同时处罚的人,还仅仅局限于军级以上各机关的将领们。若是再从师级往下,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
红军各部对于师级以下军官们的考核,尤其是各师旅团营连排级的主官们,实施的是射击考核的一票否决制,是要射击考核这一项不达标,立马你就得“卷铺盖卷儿走人”,降级一等。
其实,在经历过了无数的血雨腥风的红军各级将领中,“有几把刷子”的人那是大有人在,比如陈玉成、陈廷香、谭绍光等人,那都是曾经叱咤风云的神枪手。只要他们没有被长期的和平生活所腐蚀、所麻痹,只要他们始终能继续地保持着战争年代所具有的优良传统,一个小小的实弹射击考核,根本不可能会打倒他们。
而事实也证明,虽然林海丰参加训练的积极性相当地高,军阶也很耀眼,见过枪的时间也又他的那些战友们长了许多,但毕竟专门抄家伙的机会还是太少,于是,在“奖励条例”初颁的头几年,做过的检讨和接到的罚单,林海丰元帅居然也是高居榜。
不过,甭管是之后已就任国防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林凤祥,以及李秀成和黄再兴等人,抄起枪来那可绝对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一八六零年,在太平天国工农红军举行的次大比武中,作为工农红军总参谋长的黄再兴力压群雄,荣获了手枪比赛的一等奖。而国防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林凤祥,竟然也能在步枪射击赛中表现不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各级军官们既然都能如此地以身作则,全军的训练热潮那是如同火上浇油,越烧越旺。
在各部五公里,乃至十公里的武装大越野行列中,经常会出现不肯落下一步的,同样是全副武装的军师级将领。
在刺杀和技击的训练场上,同样能看到与生龙活虎的年轻士兵们呼呼拼杀或“殊死”搏斗成一团的红军的各级指挥员们。
提到刺杀和技击这两项训练科目,在红军的各部队,尤其是6军及海军6战队之中,那是与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