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崇祯十四年的松锦之战中,明清双方在乳峰山各自拿出摆数十门大炮,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炮战。
战后第二天明军收拾战场,仅七八斤的炮弹就捡了四百多颗。
后来随着明军越来越弱,东掳就渐渐不屑使用盾车这个防御装备。
代善现在还不知道,二儿子硕托又被明军杀死。
他骑在高头大马上,另外两个儿子满达海和哈克达护在他左右。
代善缓缓抽出弯刀传令:
盾车上前消耗明狗炮弹,攻城梯在后推进,一旦靠近城墙,立即开始攻城。
“喳”
传令兵答应一声,立即将攻城命令传达下去。
得到礼亲王代善的攻城命令,东掳的盾车开始向辽阳城墙挺进。
与此同时,东掳的攻城梯也被推出来,这种攻城梯可不是简单的云梯。
攻城云梯,绝非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常见的那种简单的木竹梯(那是导演在糊弄人)
用那种木梯攻城,不仅伤亡很大,而且很难成功。
东掳的军营中也有高人,他们为了对付明军的城墙,开始挖空心思,对过去的老式云梯车,进行了改装和升级。
首先给云梯的顶端,增加了两个更加锋利的大铁钩,这种大铁钩一旦钩住了明军的城墙,钩尖就能深深地钩入到城头的墙缝内。
别说城上的明军难以撬动,即使是战后撤走筒梯,都要费很大的力气。
接下来,在云梯两侧增加了护栏,又在护栏的上面,蒙上了生牛皮——用以防止敌人的利箭和火炮。
这种云梯被设计出来后,就被叫做——筒梯。
筒梯在东掳几次对明军的攻城战中使用,确实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明军曾经用火攻之计,烧毁了很多东掳的筒梯。
但用火烧毁泼了水的筒梯,是件很费时间的事情,至少需要一刻钟。
而从筒梯搭上城头,到东掳踩着筒梯杀上明军的城墙,一分钟就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