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大家请我当皇帝 > 第四十五章 引泾与断泾

第四十五章 引泾与断泾(2 / 4)

件。

想到此处,他不要问道:“那其二呢?”

“其二,泾水日浅,渠口渐高,有水而不能引。”

“什么意思?”张顺有点懵了,难道这渠口建在喜马拉雅山不成,每年还能抬高几毫米?

“臣前些日子亲眼所见,河水几与渠口平齐,泾水难以入渠矣!”张缙言其实也有点不明就里,只好实话实说道。

“好吧,既然有此二难,张知县又准备如何打算?”想不明白的事儿暂且不提,张顺心想你今天故意提及此事,不会就想给我抛出个难题吧?

“自秦开郑国渠始,泾水渐低,历朝历代皆自泾河上游高处引之。”张缙彦闻言不由苦笑道。

“及至明朝,积至石山,不得不穿山入腹,耗费一十七载为之,不意今又低矣!”

好家伙,张顺现在算是听明白了。

感情引泾水灌溉这事儿每朝每代都在做,引水处低了不要急,重新再从上游凿开新的引水口便是。

结果轮到大明的时候,不幸的是从泾河的引水口已经排到石头山上了,开凿困难,所以那项忠、余子俊和阮勤三人前仆后继,历经一十七年才开凿完毕。

如果现在新开渠口引水这么困难的话,这事儿还真得等一等。

义军要真是在这里耗费十几二十年开凿一渠,恐怕洪太要高兴的笑掉大牙了。

“故而如今又两种看法,其一便是重‘开吊儿嘴引泾’,一劳永逸,确保数十年渠水不绝。”张缙彦不由苦笑道。、

“其二,拒泾引泉,细水长流!”

“哦?此话怎讲?”张顺闻言一愣,你把泾水断了,你这广惠渠哪里还有“细水长流”之事?

“昔日项忠等人开凿石山之初,便发觉山中本有天然泉眼,故而束而引之,与泾水同归广惠渠。”

“如今泾水既不得引,便有人提议继续开凿泉眼,干脆以泉代泾,彻底解决淤沙和水位渐低之虞!”

“哦?二者有何优劣?”听起来第二种很靠谱,为何还

最新小说: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宁你哭啥 玄学王妃难哄,清冷王爷日日沦陷 战国之军师崛起 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 三国之董卓之婿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不抢个小娘子,当什么纨绔侯爷? 大唐昏君 穿越做暴君 穿越战国成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