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南输往北京顺天府的粮食一应由他经手。
要说贪污受贿、上下其手他朱大典素来不甘人后。
但是若说让他截了漕运的粮草挪作他用,再借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
虽然如此,朱大典潜心研究了一些时日,到让他发现了一个“发财”的办法。
原来这漕运粮食多是南方各地缴纳的赋税,需要汇集在一起以后才便于起运、中转。
既然粮食需要汇集在一起,那么大明朝廷就顺势在大运河沿岸建立仓储,便于储存和支兑。
其中大运河沿岸的淮安、徐州、德州和临清四座城市皆建有仓储,寻常储米百万石以上。
朱大典便利用职权之便,先是上书朝廷,申请调用部分储粮充作练兵发饷及军粮之用。
等到朝廷同意以后,他便先拖欠士卒饷银,直到粮价高涨的时候再调出粮食发卖支饷。
如此一进一出,便能赚取其中差价数千两,颇得“囤积居奇”之要。
就这样,朱大典既能够中饱私囊,又能够维持住麾下兵马,堪称“商业奇才”。
如今这“商业奇才”领着一群小“商业奇才”,望着前面的温县县城,两眼放光,如同发现“商机”一般。
“来人呐,告诉前面的知县,就说漕运总督剿匪路过此地,快快为我等备下食宿,否则以通匪论处,不得有误!”朱大典不由冷笑道。
谷忧
那士卒得了命令,连忙持了朱大典的军令,快马加鞭赶往温县城。
不多时,士卒来到城下,只见温县城门紧闭,城墙上稀稀疏疏站了三五十人,身上穿着普通的布衣,一看就是知县临时征调回上来的丁壮。
他不由趾高气扬的喝道:“温县知县何在?快快前来听令!”
“下……下官便是,不知……不知有何……军令?”城上闻言走出一人,看其年龄不过二十多岁,颇有几分儒雅沉稳的气度。
城下士卒一愣,口气不由和缓了一些道:“漕运总督朱大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