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别的人。
赛福回到京师之后,发现自家老爷兼上官已经跟着皇上北上了,马上打点好行装急急赶上。
从京师和他同路北上的人不少,不过有些人过了宣府镇之后就分开了,他打马去追皇上的大军,有些人直奔大洋河村而来。
朱四郎一贯的忙着安排大洋河村的事务,原先早早就定下的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不变,只不过所产流向哪要调整一下了。以为蒙古人会是很好的市场,看来接下来的日子战争多过和平,所以市场还是以大明朝内部为主。祥瑞事件直接的后果是大洋河村的特产可以直通京城,有好有坏。眼红的多了,但也会有所忌惮。
吃惯了菜糠改米面之后就会想鱼肉,大洋河村也是如此,年前村里就有人想着把自家亲眷迁过来,一来肥水不流外人田,二来村里现在是缺人手,做大做强可是朱四郎说过的。这几年五里内的村子都受大洋河村的影响,过来劳作的人已是不少。村里的规划早也定下了调子,可祥瑞事件后来了这么多外面的大人,赵里正兴奋之外也有点担心。
“赵叔,猪肥了自然就会被宰杀,更没说经年没吃肉了。“朱四郞的意思赵里正明白,这边关穷乡僻壤,突然有了大洋河村这么一个富户,想打秋风的自然很多。
”学堂年前也有想建,现在可是建的比县学还张扬,今年把这河上的桥给筹划筹划,也就差不多了。”朱四郞转移了话题。
“是这么个理,刘捕头也是这么说,左卫里的军爷这些日子总提咱村子,不怕这贼来偷就怕贼惦记着。”老人家心里亮堂的很。卫所都是外来的军爷,不好相与。老人一点就通透,不用多说。
“这次去关外,若不是哥几个身手不错,可能就回不来了,出门在外,还是要有技傍身才安稳,在外行走的商队多有护镖,村里也要寻些人手,以后送货出去有人看顾。”朱四郎的这个建议老人深以为然。
“刘捕头那里,俺去打个招呼,想来定会卖个面子。”不管哪个朝代在和平时代都是喜欢读书的人多些,练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