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并不慌张,在走过这短短几步路的时候他就理清了思路,坐下来以后心里更加踏实了,于是不紧不慢地说道:“袁书记,我跟赵老板联系过几次,他有办家具厂的意向,但也提了一些条件和困难。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困难不能解决,他就要考虑把厂子建到别的地方了。”
袁飞舟取出笔记本,朝卢向东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好记性不抵烂笔头”这句话,卢向东从小学起就经常听说,但他从来没有当作一回事,很少动笔。实际上,不只是卢向东,许多人都没有把这句话当作一回事。领导在听取下属汇报时主动记笔记,这种情况就更罕见了,至少卢向东还是第一次碰见,这让他非常意外。
惊讶的感觉就像电光闪石一样从卢向东的脑海里冲过,但他很快便回过神来,说道:“赵老板提出的条件有两个,第一个条件是关于土地。他看中了集镇入口处的一大片空地,这块空地加上后面的坝子大约在十亩左右。那块平地现在是进城班车的停靠站,几辆小面包晚上都停在那里,在这块平地和坝子之间,还盖了几间房子,开了一家小商店。我觉得,如果把这块地交给赵老板,班车车主们不会答应,小商店的店主也不会答应。”
虽然已经几个月没有到过青山乡,但卢向东乘坐班车的次数很多,对那一片的情况非常熟悉,赵明刚刚提出这个条件,他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周围的情景,并且据此作出了判断。
对于卢向东的判断,袁飞舟并没有点评,淡淡地问道:“他的第二个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