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次刻印。并传到了日本,对日本地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北极、南极、地中海、日本海等词汇仍出于此图。
利玛窦后是历经明清两朝的德国人汤若望,与汤同时期的后辈比利时人南怀仁,及较南稍晚的法国人白晋等。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紧随利玛窦的脚步,遵循利玛窦规矩在中国立足的,其中后三位还长期受任于朝廷。南怀仁对康熙爷都留有很深的影响。康熙爷的西学都是这个洋教士教的。但是康熙爷对于天主教,极为反感。所以朝堂上便也没人敢冒这个头。
戴铎在京里也接触过这个人。当初自己盖新式院子时也曾经向他取过经。他还曾经缠着自己推广天主教来着的,早先的戴铎对于信仰这回事可有可无,是抱着怀疑的心态的。但是大环境信仰佛教,而四爷私底下对道教也甚为感兴趣。戴铎却是个标标尊尊的无神论者,直到遇到明珠这个奇葩之前,都是的。
所以,他之前对于传教士传播天主教的事情颇为不在乎,直到看了那些书籍之后。
追根究底,这是一种礼仪之争的关系,是文化移植的问题,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关系的是一种宗教的处境化问题,任何一种社会都有一套制度去保护其自身的文化,抵制异质文化。就中国社会而言,宗法制度好似保护以祭祖、祭孔为象征的传统文化的机制,只要这个机制存在,对于异质文化的抵制也就存在。
然而,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与外界交往,需要来自外界的刺激,这种需要会在适当的时候为异质文化打开门户,即便开始时只是一条门缝。
戴铎不赞同这种文化入侵,可是却支持国人和洋人打交道。
后世的闭关锁门是一种懦夫的表现,甚至都可以说是一种耻辱,就像书上说的那劳什子鸵鸟一般,把脑袋埋在沙堆里,就假装危险不存在了。其实却是束手就擒。
所以这样洋人教堂必须拆!但是这个度要把握好。倘若康熙爷因此厌恶上了洋人,就惨了。
明珠没理会戴铎,他走了自己反倒是松了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