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作物它们可不会客气。
在胡戈包裹里的几种作物种子中,夏玉米和甜菜已经过了播种季节,就算勉强种下也不一定会有好结果,所以先存下以待来年,只将水稻,小麦,土豆,向日葵的种子按照合适的播种时间一一种下。
这亩大田便是胡戈特意蓄起水来,用做杂交稻种的制种田,前些天,他将临近的两亩田地的田垅清掉,合成了现在一块大田。
事先村中人听闻胡戈要开田,都把家里积攒起来的五谷轮回之物全给胡戈送了来,纷纷表示着自己的一份心意。
用生物肥浇灌后的这亩大田里,同时分布着籼稻和粳稻,胡戈将包里七公斤多稻种同时种了下去,这实在是一种很难见的场景。
籼稻和粳稻是我国水稻最主要的两种稻种,自古就有“北粳南籼”的说法,籼稻和粳稻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同,前者耐寒不耐热,后者则耐热不耐寒,且这两种稻谷很难互相引种,不是没有人试过,只是成功率极低,没有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所以极难在同一地区同时分布这两种稻。
而我们平常所说的杂交水稻,多是指的袁隆平的杂交籼稻,他的杂交籼稻在全国籼稻播种面积的覆盖率已经过了百分之八十,而杂交粳稻,在全国粳稻播种面积中仅占百分之三强。也许大家对籼稻和粳稻还没有个直观认识,打个比方,我们平常所吃的那些口感较好的东北大米,就属于杂交粳稻。
说到杂交粳稻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在这个专业很有建树之人,原云南农大的教授李铮友,这位在八十年代官至云南省副省长的农学家用一生的心血打破了杂交粳稻的地域性,使得无论是北达东三省,还是南至云南,他培育出的杂交粳稻都可以栽种自如。
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明言很后悔当年因当官而耽误了杂交粳稻的研究,在他将自己的杂交粳稻申请列入863计划以获得国家资金支持时,连续八年被拒之门外,屡次败给一种产量较低且无自主知识产权自日本引进的稻种。
当年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