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先和我一起去一趟尚书大人官衙!”胡戈叫住了袁昭通。
二人一前一后来到尚书大人的署衙,门大开着,侍郎徐信正坐在下跟尚书段纶谈论着什么,胡戈通报了一声,便带着袁昭通一起进了来,礼毕,段纶让二人坐了。
刚一坐下,胡戈便道:“段大人,徐大人,上午我部在圣上面前所奏土窑一事,下官现下有个初步的设想,想跟两位大人汇报一下!”
“噢!这么快就有腹稿了?归唐不错!”段纶笑道。
胡戈谢了,道:“下官是这样考量的,跟随下官去终南县的砖匠有三百人,我想把他们三人一组,分为百组,分别在我雍州二十二个畿县暂起一百座土窑,明日开始人员到位,然后起土烧砖!”
“同时起百座土窑!?归唐,是不是有点多了?”徐信没想到胡戈一上来就大手笔,提醒道。
“之所以一回起这么多土窑,原因有二,其一,在我关中起窑,不单单只是为了烧砖,还有一个治理死地的目的,毕竟死地早日治理,早日受益,其二,同时起百座土窑,每二十天便会产砖两千万块,看上去数字比较惊人,但细算一下,按平均一家大户消耗十万块算,也仅仅够两百户之需,再算上城市建设对砖石的需求,这个产量绝对不算多,更何况若是产量小了,达不到对旧有砖窑威逼的目的,那么“利诱”的效果就会差很多,我们要让他们看到,就是不产砖,光卖砖,他们赚头也不会比以前少!”
段纶想了片刻,答道:“嗯,言之有理!不错,不错!”这产量越大,纵然是豪强们不产砖了,专跑销售,虽然在每块砖上的利润少了,但靠着巨大的卖出量便可以弥补损失甚至出,产量越大,想必他们越会欢迎!段纶越想越觉可行,老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归唐,似这般作法,那朝廷年入何止三百万贯呐?”徐信叹道,他此刻所想的与段纶又有不同。
“嗯,一开始我们就要推出数量足够多的砖窑占领市场,时间越往后推移,各州土窑的数量越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