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转换角度之后就改变得极快,很快就此言道。
“不过若主公是有大志。那么凉州就不得不取。匈奴、乌桓,先后是被主公所败,实力受损,纵然是有南望之野心。可终究再也无力南下。可若羌族不取,若其有一日壮大如何?纵然如今可与我大汉和睦,主公可保其万世皆和睦否?既如此,何不取之,而后以予汉化,让其融入我大汉?”
周瑜最后之策乃为卫涛所为。
要知道经过数次大战,卫涛也是俘虏了不少匈奴、乌桓之人。
对于这些人。自然不可能一杀了事,若如此,卫涛又何必将之俘虏,而让其赎回。虽然可得以时财帛之利,然也同样是资敌之行,卫涛同样不愿行。
所以卫涛所采取的方法乃是汉化,车同轨,行同文,不得不说,这个时代大汉也可谓是世界的中心,繁盛的大汉文化很是容易就将那些人一一教化。
教化之事,本来就是汉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也极为得到卫涛麾下将领的支持,周瑜自然也可见其中的好处。
马腾再是如何,也不可能如此而为。
卫涛倒是深信这一点,没有两世为人,没有站得足够‘高’,绝不可能认知到这一点。
“公瑾的意思是赞成我攻打西凉?公瑾不是言此乃曹孟德去虎吞狼之计,又为何……”
周瑜自然明白卫涛的意思当即一拱手而道。
“主公不知此计所取,此计非是要我与马腾两败俱伤,而是借着我军与马腾交战赢取到足够的时间也!想来主公也知,曹操在出兵长安的同时更领军攻打袁术。虽明言是剿除逆贼,实在占取扬州。而近来有闻,江东小霸王被人重创,生命垂危,恐怕是有不治。扬州一地,若无外人介入,那袁术可堪为曹操之敌手乎?”
卫涛本身也是不傻,随即也就是明白周瑜的意思。
说起来如今的曹操除了昔日虎牢关下和徐州一战,可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败仗,麾下也可谓兵精粮足,想要夺取扬州,实在是不难,一旦拿下扬州,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