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如数家珍(3 / 9)

关关、杨和、金采兰、江缪贞、潘志玉、张元芷、郭桐先等一大批苏绣艺人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著名绣家。其中,最杰出的则首推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家沈寿,她吸收了西洋画中的明暗原理,十分注重物象的逼真,首创了“仿真绣”,对苏绣技艺的改进、发展、推广、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刺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日寇侵华,百业萧条,苏绣生产呈现每况愈下之势,许多中、小绣庄纷纷倒闭,艺人、绣工纷纷转业,及至解放前夕,绣庄由全盛时的一百五十余家,衰减到了二十多家,从事刺绣生产的专业工人已寥寥无几。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对工艺美术“保护、发展、提高”方针指引下,地方*府通过组织城乡物资交流等方式,促进了绣品销售,提高了绣工的生产积极性。吴县镇湖、藏书、光福、通安、东渚、木渎、胥口等一带乡镇,几乎形成“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的规模。据1990年时统计,吴县绣娘达十二万之众,人数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苏绣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提高的新时期。1958年,苏州开始推广机绣。20世纪80年代末,又部分采用电脑绣花,大大提高了日用绣品的生产能力。苏州城里几十个旅游点、几百家经销店内,绣品比目皆是。在刺绣行业里,分工也越来越细,其中有专门从事刺绣针法、工艺研究的苏州刺绣研究所,从事刺绣欣赏品和出口服装生产的苏州刺绣厂,从事刺绣日用品生产的苏州绣品厂,从事儿童绣衣和日用品生产的苏州刺绣童装厂与苏州儿童用品厂,从事剧装戏衣刺绣和制作的苏州剧装戏具厂,从事绣鞋生产的苏州工艺鞋厂,以及从事刺绣线生产的苏州花线厂等。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这段时间里,这支苏绣大军,每年不但生产出大量的日用绣品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在拓宽新门类、采用新材料、应用新工艺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把刺绣和镶、嵌、印、贴、雕、绘等各种技艺手段综合运用起来,制作出了一批批具有现代审

最新小说: 太荒纪元 合欢宗,从教训干侄女开始长生 烛龙赐福 全球高武,开局觉醒陨落心炎 皇室潜修十八年,开局人间红尘 吾若要有天不可无 三国?我也能成为枭雄! 星穹道衍录 我,大圣亲哥,洪荒第一妖圣! 洪荒:逆天悟性,开局吞了混沌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