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对于国家强大的帮助,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
随着诸国纷纷变法,法家等可以用于治世的学派占据上风。
儒家、墨家等不甘其后,也纷纷朝着这方面开始进化。
久而久之,百家学派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
那便是,四大阶层,士农工商。
除了农为国家根本,勉强可以与士相比之外,其余都不足一提。
以弄立国,以士治国,这两者是国家的基本盘。
工匠几乎与商人一般,被认为是贱业。
但这种认知之中,有一个最大的漏洞,便是工与商二者,对于国家来说,乃是刚需。
正因为如此,赵晏才能够把淳于越问得哑口无言。
赵晏年龄虽然小,但被淳于越当面斥责自己的话是一派胡言,当然也是心中不爽。
我一个小孩子不要面子的啊?
他撇着嘴说道:“先生说君子六艺,据我所知,君子六艺之中,有一名为‘数’。但先生可知,此艺什么人最为精通?”
淳于越怒道:“六艺乃君子之技,单论此道,天下最精者自然出自士子。”
“非也非也!”
赵晏竖起一根白白胖胖,像是一只小萝卜的食指,在淳于越面前摇了摇。
“我听说,所谓九数,包括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九项。敢问先生,其中可有无须工具之项?”
淳于越冷哼道:“习至精深,都可以心算,何须使用工具?”
“那先生的意思,就是开始学这些东西的时候,都得借助工具咯` 〃?”
赵晏笑嘻嘻地说道:“先生你看啊,学习九数的工具,都是匠人制作的。匠人制作这些东西,必须要懂其原理,知其然才能够知其所以然。所以,匠人是不是更加懂得九数?”
淳于越张了张嘴,半天愣是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他实在是被赵晏气懵了,当下压根没发现赵晏这个观点之中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