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六艺,数排最末,乃小道尓。若论煌煌大道,首倡诗、书!”
淳于越感觉自己脸皮有点发热。
没办法啊,数学一道,他指定是考不住赵晏了。
只能想想别的办法。
考赵晏诗书,是他唯一能想到的办法。
毕竟,赵晏刚才出的那个题,看似咬文嚼字,实则毫无文法可言。
淳于越因此判定,赵晏的诗书一道绝对是弱项。
想想也正常,再怎么聪慧,毕竟也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
如果说数学他确实天赋异禀,能够举一反三,进而一通百通。
但诗书这种书以咏情言志的东西,他总不可能如此妖孽了吧?
此时的淳于越,已经不知不觉中钻了牛角尖,非要在赵晏身上挑出点毛病。
换言之,这家伙已经是老羞成怒。
用赵晏的话说,指定脑袋里有点毛病了。
淳于越本来以为,赵晏听到自己这话,一定会露怯。
没想到,赵晏却兴致勃勃道:“诗书一道,我也略懂一二,先生想要如何考校?”
淳于越心中冷哼一声,说道:“先圣采诗而成诗三百,称其为思无邪。纵观诗三百,诸夏上下千年文史,民生百态,皆有所包。”
说着,淳于越脸上闪烁一种兴奋的光芒。
诗三百,对于他们这些儒家传承者来说,确实算得上是无上典籍。
《诗经》被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作为孔老二的嫡传,淳于越自然更是将其奉为圭臬。
当然,如今的诸夏之地,还远不及后世发达。
没有经济基础,文化的发展自然有些滞后。
此时的文人士子连找本书都困难,每天一门心思就是看书学习,投效勋贵,以获得晋身的机会。
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