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回来后,林毅马上投入到水泥厂的筹建中,要打理的事情很多,林毅和夏阳几乎天天都泡在窑厂里;首先要炼出焦碳,虽然试验成功了,但要大量生产还要完善、规范流程工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
林毅根据后世的经验,分成几道工序,制定了标准,主要的温度时间控制由张老三负责;十多天后,焦碳可以批量生产了,林毅和夏阳逐把重点转到水泥上来。同样的道理,水泥生产也分成了多道工序,最关键的配料由夏阳亲自带领几个家仆掌握;工作量最大的破碎研磨则按照计件制顾人操作。
但开工后林毅发现,工具不行,铁锤、铁锨太少,效率很低,这事林毅疏忽了,惯性思维害死人呀;和夏阳商量后决定马上做工具,铁匠铺按林毅的要求已经收购了不少铁,材料不是问题。
原料破碎缓慢,等待期间事情不多,林毅又开始琢磨玻璃的事,就在窑厂沟通起来也方便;让张老三安排做了一个小钳锅,试验中得到一锅透明度不错的玻璃,欣喜之余,林毅思考其中的原因,最后怀疑是石英砂不钝含有铁;林毅试着用磁铁吸附,果然有铁粉,经试验的确透明度大为提高;找到原因就好办了,因为量少,林毅边试验边用压制法做了一些杯子和凸透镜,杯子不多只有20多个。
凸透镜是准备做放大镜和望远镜的,这些东西做起来很容易;在一次试验时,不小心掉进了一个铜钱,结果得到了青绿色的玻璃,林毅为之一振,想起来了似乎在书上看到过,加入不同金属会产出不同颜色的玻璃,现在金属种类不多,金子纯度较高可以试一下。
试验结果让林毅大为振奋,加入黄金得到了像是红宝石颜色的红色玻璃;哈哈,红宝石。一炉做了大大小小近百个“红宝石”,林毅不准备大量做,这属于雕虫小技,不是林毅追求的。
破碎的进度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初步破碎阶段,大块矿石破碎起来很费劲,看来一些简单的装置是必要的;比如,利用重锤下落的重力破碎就简单适用,没有动力靠人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