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冶炼出来的铜是赤铜,也就是纯铜。纯铜加锡、铅冶炼就成了青铜。
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等特点,适用于铸造各种器具、机械零件、轴承、齿轮等。青铜也较纯铁坚硬,不同合金成分的青铜适于制造炮管和机器轴承。在工具和武器中,历史上以铁代替青铜并不是铁本身有任何特殊优点,而是由于铁较铜和锡丰富。
有了钢和铜,就为强力攻击性武器的制造提供了保证。
枪目前还不能大量生产,主要是枪管制造较难。但是,钢弩却是可以做了。
弩最初出现于春秋时期,传说由楚琴氏发明。楚琴氏在战争中感到弓箭的威力还不够,便在弓上装臂,创造了第一把弩。公元前342年,齐国和魏国在马陵交战,齐国军师孙膑在马陵道两侧埋伏了一万多名弩手,当魏军经过时,万弩齐发,大败魏军。秦朝时期弩在军事上的应用极为普遍,依照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考古发掘,不仅是步兵,当时的骑兵也将弩作为首要作战兵器。由于弩需要上弦,故在战术上多以弓箭作其掩护武器。
汉朝时期,弩已趋成熟。晁错于西元前169年写了一篇奏章上呈汉文帝,该奏章中涵盖了他认为汉弩优于匈奴弓的主张。是文字上“弩”与“弓”明显分家的开始。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发明了可以用拉杆快速上弦的连弩。
晋朝人马隆凭借腰开弩打败树机能。
明朝的蹶张弩的力可达二、三石,腰开弩可达十石。明朝又有人将连弩改良为诸葛弩,由于连弩发射准确、杀伤力大、打击范围大,在战场上对于冲锋陷阵的军事将领威胁极大,也被称为“元戎弩”。但《天工开物》一书则叙述诸葛弩是“机巧虽工,然其力绵甚,所及二十余步而已,此民家防窃具,非军国器。”。《武备志》也提到:“东南人喜用之,然力轻而不能伤人。”、“此弩懦夫闺妇皆可执以环守其城,一弩连发十矢,铁簇涂以射虎毒药,发矢一中人马见血立毙,便捷轻巧即付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