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主宰天下苍生命运的秦始皇,郁郁不得志的他,进一步萌生了做“大丈夫”的理想。
不过,这时的他,对秦始皇有的还只是赞叹、羡慕、景仰。无论如何,一个中阳里出生的农民后代,和大秦帝国的最高独裁者,相差得太远、太远。他还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取代秦始皇的地位。
毕竟,那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立志做总统的时代。
所以,尽管心中已经有了反抗意识的萌芽,但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有初步觉悟的人,理想信念既不明确也不坚定。
而且,他确实想做“大丈夫”,但他也很迷恋和吕雉恩恩爱爱做“小丈夫”的生活。
心中有个“大丈夫”,生活中做个“小丈夫”,这又何尝不是现实中绝大多数男人的选择?
绝大多数的男人,又何尝不是在这种“小丈夫”的生活中,终于放弃了“大丈夫”的梦想,甘愿过平淡甚至平庸的一生?
要让做“小丈夫”的刘邦下定决心去做“大丈夫”,要把刘邦引上革命道路,就需要给他提供一个革命导师。
上天给刘邦提供的这个导师,是一个老人。
他可能像马克思一样,满脸胡子,因为那时候的中国人也是不刮胡须的。
在秦末风起云涌的战斗生涯中,“老人”绝对是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打仗似乎是年轻人的战场,然而,“老人”却成为这场世纪大战中若隐若现的主角之一,甚至在关键时刻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他们有的成为导师,悄悄地传播革命的火种;有的直接参与斗争,成为项羽等统帅们的高参;也有的继续刻苦钻研,对革命斗争及时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总结。
关于“老人”在秦汉历史巨变中的巨大影响,后面还会揭秘。
我们先来看给刘邦同志送来革命火种的,也恰恰是一个老人。他擅长于地下斗争,以看相算命作为掩护自己革命活动的职业。
现有的史料,已经很难确证,这个老人究竟是何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