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斗成乌眼鸡,然后死伤一片。
本来外放就给中央交赋税即可,以前不安定,经常有各族人民反抗高压统治,一方面杀了不少人,人丁不多,需要上交的赋税本来就少。另一方面,抄家灭族是家常便饭。来源比较丰厚。
可这些人安定下来以后,人丁上升,还不能随意捕杀富户。不说每年的赋税会不会因为灾荒有所减免,仅仅每年如蝗虫般增加的人口,就已经要求每年所交的赋税一年年上升。
而更大支出在于:每年的三节两寿要挖空心思上献宝物,还要给京官中的至少部级官员送冰敬炭敬。更不要说暗地里要送的。
石家这几年还不显,可是为什么嫁舒和还需族中添产,就是因为石文炳这些年已经支大于出,又换了两个地方,新建总是最花钱的。不拘是浙江还是福建,多呆两年,都可以走走商贸,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只是这一回调,权大了,钱也少花了,但是之前花的用处似乎就不大了。
当然若是能狠下脸面刮地皮,石文炳还是能累积一大批钱财的。可是从石廷柱到华善到石文炳似乎都不善于此。不是说他们没做过,而是说他们的吃相向来别人看不到。当然这也是舒和小姑娘最后能成为太子妃的重要原因。
然而开销越来越大却是不争的事实。石家石文炳是回来了,可是石文晟、石文英等文字辈的五六人错眼不见就得外放了,更不用说富达礼那一辈该怎么弄。除了世袭的五个佐领,每家还能出一个侍卫。余者都要谋缺。他们家世代武人,最好还是侍卫、统领一类的武职,科考其实也行,但是考出来也得候缺。
这要付出多少钱,各家心里其实都有数,这次奴仆大比中,最后一试各家对铺子掌柜类的人才争夺是最强的。不论是把牢自己家的人才不外送,还是相中其他家的,去求着匀过来的。
华善宦海沉浮几十年,太了解了,从来只有有钱的清净自守,从没有见过缺钱的安然自度的。一旦缺钱的迹象稍稍明显,那家里的男男女女能来钱的办法恐怕就不是那么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