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日子太平看到柱子的手在一天天变好,心也变得开朗起来,脸上又现出了笑容,母亲吴氏看到后也心里欢喜。不只这样,随着天气转凉,刘浔源的病不只没有加重反而一天天见好。这时朝廷又派人来询问刘浔源的病怎么样了?如果好了什么时候可以回京?
刘浔源也着急这件事,现在朝廷可说是内忧外患,自己身为文官虽不能上战场杀敌,可也能出出主意呀,不过说心里话他对朝廷的一些政策也不怎么满意,尤其在太平天国这件事上,他是一直主张以安抚为目的的,可一些亲王不同意,宁可对外妥协割地、赔款也要灭了太平军,如今太平天国是剿灭了可是这个国家也是千疮百孔弄的是西方各国不论大小纷纷加入到侵略的队伍中。
夫人吴氏就劝他,现在已辞官了,就不要再想那些事了,好好调养身体吧。
刘浔源也知道这道理可心中终究是放不下,可放不下又有什么办法?自己一个汉人能有今日之恩宠已是相当不易了。
整日思量这事的刘浔源也想把这事放下,身体一好转就让刘顺备好车,带上太平去县城之外转一转。
地里刚收了庄稼,有的种上了小麦,有的还未种上,一路看着,出南门不远就是鬲津河,河不宽,水很清,刘浔源手抚石桥上的栏杆忍不住又想起自己小时候来这里游玩的情景,不禁眼中又有了泪光,感叹时光易老,感叹国家忧患。
太平见父亲这样懂事地递上小手巾,刘浔源望着太平,猛的就想到,太平已长大了,该到了定门亲事的时候,在京城的时候,提亲的倒不少,有亲王,有重臣,可自己当时都以孩子太小为由推脱了。这次回家之前老佛爷还记挂着这事,并告诉刘浔源太平的终身大事,她亲自管了,到时候派人来通知,可是到多劫,老佛爷如果忘了此事,那倒还好,在家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可万一哪天老佛爷再想起来,这边又定了亲了,这可怎么才好?如果一直等下去孩子一天天长大,总不能耽误了这终身大事呀。
刘浔源正在这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