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这些日子因为爹爹执意要回京复命而伤心,陪在母亲吴氏身边的时间就多了一些,年少的她尽量的劝母亲开心些,可是这样的日子里也有开心的事,那就是柱子的伤在一天天见好,于先生几乎每天都亲自来一趟查看柱子的伤势,这倒不是于先生攀富贵,而是因为刘浔源忠君爱国的心感动了他。
于先生来了后见吴氏的气色不好,也给开了几服药,吴氏喝下后气色也明显见好,只是心中还是放心不下远在京城的丈夫。
太平见母亲的气色渐好,往柱子这边来的时间也就多了些。
柱子比太平大一岁,同龄的孩子在一起乐趣自然就多一些。
虽然手腕的还会传来疼痛,但柱子仍忍着,跟着太平学写字,
于先生说,柱子再也不可能练杂技了,这次的伤对他身体的影响是巨大的,柱子一听说再也不能练杂技了,伤心的哭了一回,心想不能练杂技了以后靠什么养活自己,总不能在刘老爷这白吃吧。
太平看到柱子落泪,聪慧的她马上就明白了柱子心里在想什么,并没告诉柱子就让教她的张先生一块儿把柱子也教了。
从没识过字的柱子第一回听到有人在面前教人之初,性本善,小脸胀得通红,想跟着先生念,可却张不开嘴,还是被太平鼓了几次劲之后才开始跟着念了,念是念出来了,写又成了问题,简单的字,让他用笔一划,就变成不知是什么了,又加上伤未痊愈,他又不会使力,狠狠地摁下笔去,骨折的地方仍会传来一阵剧痛。
“柱子,你这手练三仙归洞那么灵巧无比,写字也一定可以的。”
看着小姐那真诚,鼓励,信任的眼神,柱子倔强的把眼泪咽回了肚子里,“一定不能辜负小姐的期望”,柱子一遍遍在心里为自己打气。
每天上完张先生的课,柱子都会在太平的鼓励下,笨拙地握着笔,临摹欧阳询的帖。
日子长了就也摸出门道来了。
太平看着这一切心里真的替柱子高兴,可她小小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