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战友之子安德森也分润了些功劳。升任了新成立的新柯尼斯乡分理处监理的职位。
几个月前刚刚结婚的安德森连带着把家也搬到了这里。他的妻子是一名来自大明滦州的庄户人家女儿,今年刚刚17岁。当初和家人一起被莫大帅抢走,几番周转之下被送来了东岸本土。
他的老丈人在大明的时候是个有几十亩地的小地主,但说是地主,其实日子过得也相当差。先不说那兵荒马乱、赋税重如山的世道,单说那七八十亩地凭他们一家人就根本忙不过来,就连租给别人种都找不到人。最后无奈只能大面积抛荒,全家四口人挑了较肥的一半土地种起了小麦。就这样,等到收获的时候亩产往往还只有四五十斤,就这还是没扣除种子的。真是令人沮丧到了极点。
这样的粮食产量刨去种子、赋税后也就真的只够全家人糊口的。嗯,平时可能还要打点野菜什么的混着糠麸吃,不然也许还不够。来到东岸以后,他们一家四口成年人一直在南方罗恰皮具厂内做工,今年年初新柯尼斯堡招募部分老国民来屯种土地,这家人一狠心便报名到了此地。管他有什么野蛮人袭击呢,只要分土地给俺,俺才不管呢!
今年新柯尼斯堡乡政府计划开垦四万亩农田,而本地才一千五百多人,去掉一些政府、商业、军队各部门的人员及家属后,平均每个拓荒农民将分到30亩荒地,已经触及到了政府制定的关于个人拥有耕地的上限(林地、坡地不算在内)。
一个成年人耕三十亩地,这自然不可能。不过考虑到如今东岸拥有了大量畜力农用机械,收割速度是以往的几十倍,那么这一切似乎又有了那么一丝可能。不过这样一来,精耕细作自然是不可能了,平日里对农田的照料自然也没有在大明老家时那么细致。
听到王有财这么说,正在田里捆束苜蓿的安德森笑了笑,然后说道:“开垦四万亩荒地是一项艰苦的工程,但随后的耕作活动甚至比开垦本身还要艰辛数倍。不过令人安慰的是,开垦面积虽然是这么多,但事实上今年每个人的耕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