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一百十七章 乌江之畔 六

第一百十七章 乌江之畔 六(2 / 5)

城市用水的来源,然后经过砂石过滤个几道,便通过粗陶或水泥管道送到了城市内。这些水送到城市内后。居民们便拿着木桶跑过去挑水——如果你实在懒得挑水或者没时间的话,也不要紧,有专门的送水工送上门。前提是你支付一点微不足道的费用。

简单的卫生处理工序、落后的供水方法,这就是东岸共和国大城市如今的现状,看起来似乎并不比欧洲先进多少。至少此时的欧洲大城市内,有钱人还可以专门享受城外送来的泉水——看起来似乎和中国一样。南京、北京等大城市甚至专门有送水工将城外甘甜的泉水送进城内供消费得起的人享用。

不过悲哀的是。即便这些看起来很是落后的供水方式,在如今的东岸,也只有一些大城市或者地靠天然河湖的城镇能够做到,在相对干旱(缺乏地表径流)的草原或丘陵地区,当地居民们只能依靠打井——很多地方甚至不得不打深井——来取得生活用水,看起来相当苦逼。其实东岸草原地区每年的降水并不少,但多均匀分布在各个季节(夏季降水较少),加之地面又缺乏地表径流。因此雨水大多渗漏到地下去了。所以,如何利用好这些降水。才是扭转内陆地区居民用水困难的关键——或许可以试试打深井,然后用大型抽水机提水。

作为矗立在乌江岸边的谷亭堡,自然是不用费尽心机到地下砂岩层里去抽水了,他们完全可以直接从浩浩荡荡的乌江内抽取淡水,作为生活用水的来源。目前这里的先期移民们已经挖掘了一些引水渠了,剩下的活就等这些二期移民来到后继续开工,比如沉淀池、过滤池等等。至于城区建设、道路交通的修建,则交给接下来由内务部警察押运过来的河间奴们负责。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根据东岸共和国卫生部持续多年的数据调查显示,供水系统中修建了过滤池的城镇,其霍乱和伤寒的发病率大大低于未修建过滤池的城镇——一些乡村地区的农民喜喝生河水,这往往也是造成这两种疾病大量蔓延、居民病死的原因所在。因此,在执委会的严令下,从1648年开

最新小说: 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穿越战国成白起 战国之军师崛起 不抢个小娘子,当什么纨绔侯爷?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探花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城南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