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奶酪、火腿、橄榄油、黄油、葡萄酒、干果等商品出口到东岸及其殖民地——这是一个拥有着几十万人口的市场,且其中消费人群的比例极高。
拉拢相对友好的热那亚资本,着重打击与东岸存在竞争的英国资本和法国资本(这都是立志发展本国工业的国家),与既得利益者荷兰资本保持有限度的合作,这就是东岸共和国执委会为本国产业资本制定的整体发展战略。在丢失了法兰西市场的今天,集中精力开发秘鲁市场,将英国人、法国人和葡萄牙人的商业触角逐出,同时培养出一批与东岸利益捆绑紧密的买办阶层,进而通过这些商业买办间接控制与影响秘鲁地区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这才是长期保持东岸在秘鲁的优势,进而通过吮吸秘鲁的鲜血滋养东岸自身的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在两年前与代表东岸共和国工商业力量的南铁公司谈妥了走私贸易后,秘鲁的结局基本上就已经注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拥有众多人口、资源丰富的地区,其经济殖民地化的特征将进一步加深。东岸可不是不事生产的西班牙人,他们拥有着初步工业化的生产体系,虽然受限于人口、教育、市场等因素其工业化程度还不够深,体系还很不完全,但已经足够摧毁秘鲁总督区的大部分手工工业力量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外来力量暴力打破这个过程的话,那么秘鲁的未来简直堪忧。在执委会和南铁公司的远景规划中,先是大量廉价的东岸工业制品涌入秘鲁,当这个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已经通过吮吸秘鲁的营养而完成积累的东岸工商业资本(比如南铁公司)也会开始把过剩资本投入到秘鲁地区。也就是说,到了这个阶段,东岸的商品与资本将同时进入秘鲁,进而控制秘鲁的市场与经济——这就是所谓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阶段了。
不过与历史上所发生的帝国主义经济入侵所不同的是,伴随着东岸商品进入秘鲁市场的还有数量颇为不小的移民——大部分都是来自远东的明国移民,如今在毛林河畔就有不少,其数目大概在七八百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