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赚得了大量的金钱。而赚了钱的意大利人,很多回到老家投资于土地,干起了相对安稳的买卖。不过意大利人口密度较高,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到足够的土地,因此很多意大利商人移居法兰西和奥地利,在当地购买土地进行投资,顺便再做一些转口贸易;当然也有许多意大利人移居尼德兰地区从事商业,不过这类人相对较少就是了。
投资风格趋向保守使得大量的资本“淤积”在狭窄的国内市场,以热那亚人为例,大部分人宁愿将利润投资到收益率屡创新低(很多时候收益甚至还赶不上白银贬值的速度)政府公债或年金之中,也甚少有人愿意投资于制造业。这些年热那亚人加速将技术日渐落后、设备日渐老化、投资日渐稀少的制造企业搬迁到东岸,就已经很说明了一些问题——比起艰苦肮脏的制造业,他们更乐意玩金融。
此番许信通过多种渠道联络了一些意大利商人前来蛟河地区投资,打的就是这些热那亚人手头掌握着的海量资本(这意味着庞大的资源支配权)的主意。反正热那亚人投资风格保守,除少数人外大部分人贪图安稳,那么让他们到东岸来投资土地开发,并且给予一定的风险保障,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特别是热那亚共和国的很多著名企业及商人在东岸投资多年,获得了不菲的利润——光多利亚家族投资的罗洽纺织厂去年一年分红就高达91万银行里拉——如今他们更是投资于东岸的铁路事业,有这些先行者们做榜样,相信其他的一些意大利商人的疑虑也能消除掉大部分。如今他们唯一所担心的,就是这些投资到底能不能为他们带来收益?
要知道,东岸人的投资要求可相当不低。比如:东岸人要求外来投资者尽量不得直接使用金钱投资,因为东岸自己并不缺金银,他们缺乏的仅仅是人力及一些物质财富而已。如果外人带着一大把金银来到东岸投资,那么最终挤占的仍然是东岸国内本就有限的人力和物质财富,并没有给东岸带来任何一丝一毫的好处。但带着人丁、物资等实物前来投资(比如西南铁路模式)就完全不一样了,因